FIRST Greater Bay Area Interdisciplinary Ph.D Forum 2023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跨學科博士生論壇 2023

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學術交流,打造跨學科交流的全球性研究平臺,打破人文社科、經濟管理、自然科學等學科的研究界限,實現跨學科人才培養與交流,8月26日,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舉行“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跨學科博士生論壇”。來自澳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海內外高校的三十余位元博士研究生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議開幕式由澳門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陳旭輝主持。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長、澳門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于興中、《中國法律評論》常務副主編袁方女士致辭。

於興中教授在致辭中表達了對海內外高校博士生共聚澳門大學探討跨學科議題的誠摯歡迎。他對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的基本情況作了簡要介紹。他表示,本次會議由學生自主籌備、自主組織,向參與會議籌備與組織的博士研究生表示感謝,他希望會議順利舉行,與會博士生能夠打破學科壁壘,充分交流,促進學科融合與發展。

袁方常務副主編對此次論壇的跨學科議題表示高度肯定,認為分論壇的主題都是當下學術研究的熱點與前沿問題,是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的重要方向。她對本次論壇的入選論文表示了肯定,認為入選論文形式較為規範,選題較為前沿,在新的研究範式上做出了有益嘗試。此外,袁方常務副主編還對《中國法律評論》的選文標準做出了介紹。她提到,一篇好的文章要在選題、表達、論證等方面均要兼顧,《中國法律評論》同樣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法治建設,認為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立法協同、司法協同、生態環境治理以及國際私法衝突法律適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本次論壇共設置四個分論壇。論壇第一單元的主題為“人工智慧前沿的倫理風險與多元規制”,由澳門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薛宇主持。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生研究生張碩、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王雨亭、澳門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李意、南開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王振碩分別進行了《平臺守門人義務擴張的反思與修正——基於營業自由保護之視角》《算法推薦場域的表達自由危機與突圍》《矛盾修辭時代背景下探究人工智慧監管》《生成式人工智慧時代資料安全法益的保護模式塑造——基於場域理論的視角》的主題報告。隨後,來自澳門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蔣盈瑩、韓天雨,《澳門法學》編輯唐銘澤,中山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吳曉楠等分別展開與談。

論壇第二單元的主題為“合成生物未來產業發展與創新監管”,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戰略辦負責人、澳門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李玉娟主持,她先為大家作了《合成生物研發的創新治理態勢》的主題報告。隨後,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碩士研究生馬雪晴作《合成生物學產業與專利佈局》的主題報告,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廖鉑華作《合成生物學視域下人工生命研究的歷史與反思》的主題報告,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生沈秋豪作《生物安全風險規制協同配合員額的解釋論研究》的主題報告,現場觀眾圍繞上述主題與報告人進行了充分交流。

論壇第三單元的主題為“公共衛生與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由澳門大學法學院博士生陳旭輝主持。來自鄭州大學法學院的講師邢昕、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的博士研究生蔣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秦樹澤、澳門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庹展分別作《公共衛生治理權責配置的功能適當原則》《通過規劃外立法的風險社會治理——基於突發性公共事件的分析》《應急管理徵用補償的邏輯理路與制度依歸——基於正當程式的分析》《警察合法性與集體效能:新冠疫情下的中國社區》的主題報告。隨後,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博士研究生賈懷愉、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王堯、中山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毋文文、澳門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劉瑾瑾分別展開與談。

論壇第四單元的主題為“金融科技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的跨境監管”,由澳門大學法學院博士生譚鈺婷主持。來自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潘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高紅偉分別作《去中心化金融監管要義》《數字服務貿易限制性措施的關稅等價基於OECD-DSTRI的量化研究》,來自武漢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方歆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崔文濤分別展開與談。

在論壇的閉幕式上,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澳門法學》主編趙國強教授向獲得優秀論文獎的與會人員頒發獲獎證書,並作總結。趙國強教授認為,本次論壇的參會論文體現了高度的跨學科色彩,讚揚後生可畏,希望與會的博士研究生繼續保持研究熱情,同時也鼓勵大家不畏艱難,在學術道路上繼續發光發熱。至此,“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跨學科博士生論壇”順利閉幕。